记者在中国·邢台第五届绿岭核桃文化节上获悉,近年来,临城县坚持“市场选择、政府推动”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把薄皮核桃产业作为突破口,突出政策引领、科技创新、龙头带动,大力推广“绿岭模式”,探索以“一产”优势发展“二产”、带动“三产”,推进“由一进三”、“接二连三”,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,实现生态发展、绿色富民新突破。全县薄皮核桃发展到20万亩,占到新增绿化面积的65%,人均拥有1亩核桃林,产值近5亿元,不但带动县内1万多户农民增收,而且辐射带动了太行山十余县发展薄皮核桃产业。
“市场+政府”助力现代农业富民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通过政府推动、培育龙头、延长产业链条,把以薄皮核桃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做大做强。临城县山区丘陵地带土壤构成以片麻岩为主,土质偏碱,钙质丰富,种植花生、谷子等作物产量低,收益差,而核桃售价高、市场需求量大,又非常适宜种植,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,积极对接市场,大力扶持“绿岭”公司研发薄皮核桃新品种,改良传统核桃品质,抢占市场份额,增加销售收入,提升综合效益。
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,一是加强领导,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制定中长期规划,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部门;全县每年整合资金上千万元,加强水利、农田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一头补苗子,一头补深加工,对农户进行多方位、全过程帮扶,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二是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。大力推广“龙头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,鼓励群众组建合作组织,共同发展薄皮核桃产业。全县薄皮核桃合作社达到75家,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片区达到40多个(集中连片发展12万亩)。积极推广“绿岭模式”,谋划万亩设施农业、西部山区优质林果、西竖石城光伏扶贫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,在全县发展“花果山”2500多亩,推进核桃、苹果、草莓、中华寿桃、杏鲍菇等林果、蔬菜种植,一批采摘、休闲等生态富民产业初具雏形。
“科技+营销”延伸产业链。临城县坚持用发展工业理念发展核桃产业,把工作重点向延伸产业链条转移,“接二连三”做大核桃文章。突出科技引领,通过与中国农大、河北农大、河北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建成河北省唯一一家以核桃产业为研究方向的科研单位,唯一一家设在企业的省级核桃工程中心,制定全国唯一的省级核桃生产技术标准,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。引进一大批专家和技术人才,打破固有种植模式,创新“林果-畜禽-沼气-有机肥”立体循环农业,实现核桃产业效益最大化。绿岭公司核桃研发中心被评为2014年度河北省“巨人计划”第二批创新团队。积极拓宽营销渠道,坚持线上线下O2O营销模式,建立企业网站、组建营销队伍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,积极拓展网络购销渠道。目前,临城薄皮核桃经营范围已辐射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新疆和京津等12个省市、自治区。大力支持绿岭等企业发展核桃深加工,延伸产业链条,研发了精制核桃油、复合蛋白饮料、核桃肽营养品、卵磷脂核桃粉等多种新产品,延伸了产业链条,带动了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提高。
“生态+旅游”带动小核桃大收益。该县围绕打造打造“生态健康新城、省会南花园”目标,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,推进产业对接融合。临城县大力发展沟域经济,依托全县20万亩薄皮核桃和西部山区166条经济沟,深入推进绿色开发,规划建设以“两园”(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)为核心的“太行养心谷”,加快发展林果采摘、茶叶栽培、水上漂流等沟域经济带。同时,他们围绕打好核桃旅游“组合拳”,将“绿”字号农业产品打造为旅游产品,大力开发核桃、根雕、石子画等手工艺品,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做好薄皮核桃、土鸡蛋、腌肉、粉条等农副产品营销,积极发展草莓、寿桃、板栗、优质苹果等采摘业,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。整合核桃种植企业绿廊绿道资源,发展健康骑行游、漫步游、康体养生游和节庆文化游,建成省内唯一的42公里自行车健身廊道,结合“绿岭”模式,更加深层挖掘失传已久的邢瓷技艺,成功烧制出白瓷产品,并建成全国首家邢窑博物馆,举办邢窑研讨会、绿岭核桃文化节、蝎子沟红叶节等大型活动,使临城县的生态旅游富民的路子正越走越宽。(赵东来 陈修远)